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一)、胡同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二)、四合院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等级直接与所处位置有关,比如什刹海离北海故宫很近,周边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就是王府。1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北京800多年帝都,住过的名人灿若星河,太久远的不好考证,因而只能以近现代为主,有了名人,北京才更显得温润尔雅,古朴大方,以下就四个方面来探讨名人故居的现状。(一)、北京名人故居的分布区域总体而言,北京名人故居基本在现在二环以内,也就是当时明清内城以内,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尤其是东城、西城、宣武区,简单的说,故居的分布主要在以下区域:1、西城区什刹海周边。什刹海在北海后,整个水域自西北向东南分为后海和前海,环境清幽,如今周边已是非常热闹的酒吧,环海有丁玲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曹雪芹故居、张伯渠故居等。2、贯通东西城的平安街两侧。平安街是北京东西走向非常著名的街道,在长安街的北边,是北京的文化保护区,自西向东邻街两侧的名人故居有梅兰芳故居、康有为故居、张之洞故居、冯国璋故居、田汉故居等。3、东城区五四大街沿线。五四大街因新文化运动而著名,在其两侧沿线有很东进步人士的故居,如程砚秋故居、毛泽东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等。4、宣武区菜市口周边。菜市口是清朝北京的刑场,平时商业买菜,所以叫菜市口,附近有李大钊故居、尚小云故居、谭嗣同故居等。(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等级规格北京名人故居中等级较高的在东西城,都是王府或官邸,因为东西城区属于内城;宣武区属外城,都是一般的民居。1、昔日王府,今日故居名人故居中最高等级是王府,王府一般为正屋面阔7间,进深5间,院落阔绰,可以自建花园。王府有清以来,自上而下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名人故居中当属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级为高,都是亲王府。郭沫若故居是清中期和绅府的一部分,和绅抄家后,清末为恭清王沂辛所居,郭沫若故居就是前院部分,院落豪华气派。王府后花园现在为开放的恭王府花园,游客络绎不绝。宋庆龄故居是光绪皇帝的潜龙邸西花园部分,以前住过明珠这位康熙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