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型题】1.关于神经纤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传导信息的功能B.神经纤维主要指轴突而言C.传导速度最慢的是B类纤维D.传导速度最快的是I类或Aa类纤维E.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为I、Ⅱ、Ⅲ和Ⅳ类2.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结构的完整性B.功能的完整性C.单向传导D.相对不疲劳性E.绝缘性3.关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下面哪项不正确A.突触前膜兴奋后对Ca2+的通透性增加B.前膜递质的释放通常是量子式释放C.后膜的反应主要取决于递质的性质D.后膜接受递质后即产生动作电位E.突触后电位的本质是局部电位4.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双向性传递B.兴奋节律的改变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D.可发生总和E.有后放现象发生5.神经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轴突D.轴突始段E.轴突末梢6.关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点,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通过化学递质B.不需Ca2+参与C.兴奋呈单向传递D.有时间延搁E.易受药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7.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相同点是A.突触后膜去极化B.都可向远端传导C.都与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有关D.出现“全或无”式电位变化E.递质使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的结果8.EPSP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A.K+、Na+,尤其是K+B.K+、Na+,尤其是Na+C.K+、Na+、Cl-,尤其是Cl-D.Ca2+,K+、Cl-,尤其是K+E.K+、Cl-,尤其是Cl-9.IPSP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A.K+、Na+,尤其是K+B.K+、Na+,尤其是Na+C.Ca2+、K+、Cl-,尤其是K+D.K+、Cl-,尤其是Cl-E.Ca2+、Cl-,尤其是Ca2+10.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下列哪项有关A.Ca2+外流B.K+外流C.Na+内流D.K+内流E.Ca2+内流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是局部去极化电位B.具有全或无性质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D.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E.是突触后膜Na+通透性增加所致12.突触前抑制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是A.轴突-胞体型突触B.轴突-树突型突触C.轴突-轴突型突触D.胞体-树突型突触E.胞体-胞体型突触13.突触前抑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超极化D.突触前膜超极化E.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结果14.关于突触前抑制的论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后膜超极化C.突触前膜去极化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E.潜伏期较短15.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弥漫性投射到大脑皮层,无点对点关系B.与皮层的各层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C.不能单独激发皮层神经元放电D.不能引起特定感觉E.切断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动物仍保持清醒16.非特异投射系统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地向大脑皮层投射B.向大脑皮层投射的区域狭窄,引起特定的感觉C.受到破坏时,动物将出现角弓反张现象D.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E.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17.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B.协调肌紧张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D.调节内脏功能E.维持醒觉1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B.协调肌紧张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D.调节内脏功能E.维持睡眠状态19.下列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觉的最高中枢B.与大脑皮层的联系称为丘脑皮层投射C.是所有感觉传人纤维的换元站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E.特异投射系统可维持大脑的清醒状态20.下列哪种感觉传人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A.视、听觉B.触、压觉C.痛觉D.嗅觉E.温觉21.下面哪项不是内脏痛的特点A.缓慢持久B.定位清楚C.对切割剌激不敏感D.常伴有牵涉痛E.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2.大脑皮层管理体表感觉的代表区位于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枕叶D.边缘系统E.颞叶23.关于皮层体表感觉区的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中央后回是全身体表感觉的重要投射区B.第一体感区的传入具有交叉的关系C.体表区的空间投射分布是倒置的,而头面部代表区的配布是正立的D.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感觉分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