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效的练习应基于文本的体裁样式: 【背景描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中猎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习得常用的学习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意识到要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构建阅读教学过程,营造教材就是学材、课堂就是学堂、学生就是主体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实现轻负高质。 2024 年 5 月 16—18 日,我市进行了第六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竞赛,笔者听了人教版四下《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文同课异构的教学,几位老师均能努力体现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构建教学过程,力求全员参加,明确练习要求,保证练习时间,展开练习过程,指导评价到位。但是,有些练习的设计由于偏离了文本的体裁样式——文艺性说明文,导致练第 1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习的效果不尽人意。 【课文简介】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四下的一篇选学课文,与《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与雷达》《大自然的启示》同属于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专题。文章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为总起,后三段为分述。分述部分分别介绍了犀牛与犀牛鸟、鳄鱼与燕千鸟、百舌鸟与金黄鼠三对动物的共栖现象,且三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写“怎样共栖”,再写“为什么共栖”。文章语言饶有趣味,主要采纳了作比较、拟人等方法进行说明,是学生学习说明文写作的好范例。 【对比设计一】 分析: 在初读课文字词检查以后,两位老师均以上述表格为依托第 2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引领后续学习。从表目的设置中可以看出,设计 A 旨在通过表格引领学生摘录文中“充满趣味的描写”,即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作比较、拟人等方法说明的句子,选取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且不说“充满趣味的描写”这种说法与本文的文体——文艺性说明文不相吻合,在说明文中用“描写”一词可能换成“说明”更为合适;更遗憾的是,这位老师忘却了说明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把握说明的要点,跨过这一层面的学习,直接转入第二层面的学习——揣摩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效果。这样,这篇文章就失却了一半的教学价值,教学任务也只完成了一半,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设计 B 则以表格为载体,让学生梳理文中三对动物是“怎样共栖的”,又“为什么要共栖”,从内容层面梳理了课文。通过梳理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动物共栖的科学知识,准确把握了文章的说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