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DOC)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DOC)_第1页
1/28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DOC)_第2页
2/28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DOC)_第3页
3/28
杭深线客专 07(004)1/18 可动心轨道岔结构病害整治一、尖轨部分㈠位移不足病害病害表现:尖轨 23#-34#枕范围内,道岔来回操动后出现小轨距,尤其在 27#枕前后范围最为突出的情况,但是运用撬棍扳动或者脚踢均能明显改善。原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尖跟支距不良、滚轮尺寸不达标作用不良、尖轨底部与滑床板有卡阻、框架尺寸超标、尖轨硬弯或者尖轨后部出厂前预弯不足,另外就是尖轨三动电务扳动力过小、导致尖轨不密贴离缝。整治方法:1、检查整治尖跟支距。直尖轨侧 35#(181.2)、36#191.9)及 37#-38#枕中间(208.6)支距(用卡尺或者钢卷尺检查两根钢轨作用边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括号内的标准值。如果不符合,尤其是 181.2 处不能大,一般以略小0.5〜1.Omm 为宜;191.9 处不能小,可以略大 0.5〜1.0,同样 37#-38#枕中间支距也是宜大不宜小。关键是要通过这两个扣件作用点,形成尖轨靠向基本轨的趋势,减缓尖轨靠向道心的趋势,以达到减少和改善位移不足的病害。整治方法:通过调整弹条扣件铁轨距块使支距达标和优化,然后通过调整硫化垫板下的缓冲轨距块将破环的轨距还原、达标。2、检查整治尖轨轨底卡阻情况。特别重点检查尖轨后部(30#-34#枕)是否存在底部与滑床板是否有卡阻迹象,滑床板磨耗、明显发亮。整治方法:在尖跟 35#枕轨下基本胶垫上部垫 1-1.5mm 的垫片,抬高尖轨以达到改善卡阻现象。3、检查整治尖轨滚轮。检查尖轨转辙部分滚轮状态,尤其是尖轨二动〜尖轨跟范围的滚轮,是否与标准一致。整治方法:如果不符合标准,运用专用工具进行调整,并来回操动道岔进行调试确认效果。一般情况,通过以上 1-3 项步骤均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4、检查整治三动密贴。如果不密贴、轨距偏小,而且电务钩头有调整空间必须进行调整。整治方法:如果电务钩头明显有调整加片的空间,就要和电务沟通调整。特别注意:电务尖轨第三动位置转辙机的最大扳动力标准为2832N,因此可以联系电务要求其带扳动力测试仪,检测其扳动力情况:如果距离最大扳动力标准还有足够空间就可以加片,而不是简单用脚踢、锤敲看沟头很紧就判断不能加片,应该以测试仪器数据来判断。另外:尖轨第一、第二转辙机处扳最大动力标准分别为712N、294N。5、检查整治尖轨 1-3 动范围框架尺寸和电务三个转辙机处的动程。检查二、三动尖轨密贴情况和尖轨 1-3 动范围框架尺寸,防止尖轨尖端〜二动范围由于框架尺寸偏小、尖轨前部提前密贴到位,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DOC)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