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由组成房屋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所决定,划分耐火等级的目的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2.耐火极限: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3.基本模数:是指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为1OOmm,符号为M,即1M=1OOmm。4.模数数列: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5.大量性建筑:指建筑数量较多、规模不大,单方造价较低的建筑,如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等。6.地基:基础底面以下,受到荷载作用影响范围内的部分土层。不是建筑的一部分。7.基础:建筑物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它承受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它是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部分,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8.天然地基:指天然状态下即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过人工处理的地基。如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9.人工地基: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好,但上部荷载较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需对土层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10.基础埋置深度: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11.刚性基础: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12.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限制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为柔性基础。13.单独基础:基础为独立的柱墩形式,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14.条形基础:连续的长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为墙承重或密集的柱子承重时经常采用。15.箱形基础:当基础需深埋时,可将钢筋混凝土筑成有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为整体的空心箱形结构,称为箱形基础。16.刚性角:指刚性基础的允许宽与高所夹的角,是为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破坏,必须限制基础的挑出长度与高度之比。17.全地下室:地下室室内地坪距室外地坪的高度为地下室净高的1/2以上时,称为全地下室。18.半地下室:地下室室内地坪距室外地坪的高度为地下室净高的1/3~1/2时,称为全地下室。19.承重墙:承受楼板或屋顶等传来的荷载的墙体。20.自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基础的墙体。21.隔墙: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体。22.横墙承重:楼面及屋面板等水平构件搁置在横墙上。23.纵墙承重: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构件搁置在纵墙上,横墙只起分隔空间和连接纵墙的作用24.纵横墙承重: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组成25.墙柱混合承重: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承重26.勒脚: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高度一般指室内地面与室外地面的高差27.明沟:设置在外墙四周的排水沟,它将水有组织的导向积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28.散水:沿建筑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3%-5%的倾斜坡面。房屋周围墙角部位设的分散雨水远离墙脚,起保护墙基作用的护坡,一般宽度在600~1000mm.泛水屋面防水层与垂直屋面突出物交接处的防水处理。29.过梁: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和楼板传来的荷载,并传递给两侧墙的水平承重构件。30.圈梁: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腰箍31.栏杆扶手的高度:栏杆扶手的高度是指从踏步面中心至扶手上表面的垂直距离。32.明步:梯梁在踏步板下部,踏步外露,称为明步。33.暗步:梯梁在踏步板上部,形成反梁,踏步包在梁内,称为暗步。34.梯段净高:梯段净高是指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m范围内)至正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距离。35.平台净高:平台净高是指平台面或楼地面到顶部平台梁底的垂直距离。36.立口:先立窗口,后砌墙体37..塞口:是先砌墙,预留窗洞口,后装门窗框。38.羊角头:为使窗框与墙体连接牢固,应在窗口的上下槛各伸出120mm左右的端头,俗称“羊角头”。39梯段净高指踏步前缘到顶棚(即顶部梯段地面)的垂直距离。40变形缝为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