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名师培养计划名校培养名师,名师支撑名校。为了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实现学校争创名校,特制定此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名师培养计划》的意义,可归结为“三个需要”,即:1、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教师素质包含教师的①品德、人格,主要指职业道德,核心是“爱生”。②智能结构,主要指开放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③心理素质,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力”,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短期的,也有深远的;既有单一的,也有多重的;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名师出高徒,正是对这种影响力的一种归纳。因而,树立一支能模范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名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不仅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教育观念、事业水平、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较紧迫的任务主要有:①教师的教育观念现代化,如具有现代化的人才观、学生观、智育观、质量观等。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会收集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塑造现代化的名师队伍正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要求。3、是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的需要。通过验收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由此学校进入了新的阶段。正在积极向“四星”级示范初中迈进。在新阶段,要实现学校在更高层次上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在教学质量、班级文化建设、校园“四化”等方面有一个持续性的优化和提升。这种优化和提升正是以名师队伍量地扩大和质的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名校培育名师,名师支撑名校”。学校化大力气培养出一批名师来,可以带动全校教师素质地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学校总体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学校有一批名师,也能形成名师效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关于名师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一、成立名师计划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计划的实施和协调,每学年专题研究1-2次名师计划落实情况。二、建立名师梯队。培养名师是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建立起名师梯队,以使名师不断涌现,名师队伍不断壮大。1、在近几年内培养出3-5名在本县某学科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如县级学科带头人、县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力争取得市级以上奖励或称号。2、每门学科应有1县级名师,如县级学科带头人、县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应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取得县级以上奖励或称号。3、每门学科有1-3名校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应在本学科教学成绩居领先地位,教育效果优良,并取得校级以上先进或在校级赛课中取得好的名次。三、建立名师档案在每位教师的业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更详实、具体的名师档案,记载这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项成绩与具体事迹,以准确记载下名师成长的轨迹,并在推出名师之际有据可查。名师档案应包括:自然情况与任职情况;教育教学实绩;科研实绩(含论文的复印件);向县、市、省推出的情况(公开课、讲座及相应底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突出事例记载;获奖情况(奖状、奖证的复印件)。记载的具体时间、地点、参加人数等资料应齐全,数据力求准确,材料力求全面,每项工作的评价应齐备。四、制定培训计划对确定为推出的名师,学校应提供成长条件,并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培训目标(短期的与长期的目标);培训人员(指定由谁负责实施培训计划);针对其强、弱项(如上课、科研、讲座、获奖等情况)提出相应计划,发挥其长处,弥补其弱项;鼓励教师争取省、市有关的奖励与称号;组织向校外名师对口学习,以期迅速提高,并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指导。五、制定名师推出计划:学校应创造条件推出名师。1、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学校为教师的推出创设条件,积极主动联系,动员有关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县公开课等各类活动。2、有计划指导教师进行教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