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群体的职业精神之探讨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群体的职业精神之探讨_第1页
1/6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群体的职业精神之探讨_第2页
2/6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群体的职业精神之探讨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群体的职业精神之探讨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群体的职业精神之探讨 摘要:通过对曾在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任职的洪有丰、桂质柏、戴超、柳诒徵等 9 位图书馆学家的生平事迹的梳理,探讨其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背后的精神实质,将近代图书馆学家的精神总结为:责任力、专业精神与恒持之心。 关键词:中央大学图书馆 近代图书馆学家 图书館精神 分类号 G259.29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XX.06.018 1.引言 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清末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 年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5-1923)、国立东南大学( 1921-1927)、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1928)、江苏大学(1928.2-1928.5)各历史阶段,最终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公办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28-1949)。 国立中央大学(以下简称中央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则以“南京高等师范阅书室为起点”,最初设于学校行政用房的“口字房”东楼下,仅一间阅书室,储中西书籍数千册,洪有丰(字范五)为第一任图书部主任。1921 年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筹建图书馆,以募捐方式筹措资金。1924 年,命名为“孟芳图书馆”的新馆正式开馆,图书馆始有独立馆舍。其后校名屡更迭,图书馆亦最终随之定名为中央大学图书馆。 20 世纪 20-30 年代,是中国高等教育兴起及平稳进展时期,也是大学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成长期。除有大量近代图书馆涌现并走向鼎盛,第一批留学海外的图书馆学人也归国参加到图书馆的事业建设和理论讨论中来,并出现了早期的图书馆学教育,如 1923 年东南大学开始举办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班。在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学术体系逐渐形成,图书馆实践活动也趋于丰富、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跃。本文梳理曾在中央大学图书馆任职的著名图书馆学家的生平事迹,总结他们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以反映这段图书馆事业史,弘扬先辈的图书馆精神。 2.受聘于中央大学的图书馆学家群体的实践特点 在中央大学图书馆这所建筑现代、藏书丰富的馆舍内,以洪有丰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图书馆学家群体,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上表现出鲜亮的时代特点。 2.1 丰富的学术背景 他们中有传统的目录学家、文献学家,如柳诒徵原为清末秀才,后就读于南京钟山书院、江阴南菁书院、三江师范学堂,师从名儒缪荃孙。他曾先后受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史学教授,并主持该校国学图书馆。追随柳诒徵的范希曾(字来研)也是《中央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群体的职业精神之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