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美的绽放——北京市大兴区团河小学闪光教育理念及其实践体系阐释2015 年 4 月 22 日前 言团河小学位于北京大兴团河苑小区, 距离有“皇都第一行宫”之称的团河行宫的遗址公园将近1 公里,其前身是劳改局下属团河农场子弟小学,2004 年由大兴区教委接管,成为大兴新城以东的第一所区直属小学。学校现有 16 个教学班, 560 名学生,平均班额35 人。下设附属幼儿园,有幼儿80 名。配有教职员工 46 名, 临时人员 10 名。教师队伍中, 有区级学科带头人 2 人, 学科骨干 6 人,中学高级职称教师 1 人, 小学高级职称教师34 人,39 人达到本科学历。学校硬件设施完备,有图书室1 个,多媒体教室 20 个,高配置计算机机房2 个,美术、科学、音乐、劳技等专用教室6 个,陶艺、烹饪、阅读等学科的专用教室正在筹划建设中。一、闪光教育的提出与阐释结合学校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经验,以及现阶段发展面临的优势与挑战,将团河小学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体系即学校文化概念命名为“闪光教育”。理由如下:(一)闪光教育的渊源1. 学校实践基础学校原有的概念是“体验教育” ,体验描述的是很微妙的心理与过程,是一种方式的表达,结果状态的描述会更好, 过程可以再展开。 选择了指向学校文化状态的“闪光”二字,提出“闪光教育”,源于学校最赏心悦目、朗朗上口的两句话:一是“为了最美的绽放”;二是顾明远先生的题词“让每位同学闪光” 。第三个理由是学校理念中多次出现“闪光”一词。四是因为这是学校慎重多次研讨的结果。学校认为:闪光教育更有童趣,够响亮和亮堂;体现尊重个性的思想;体现教育的生动;闪光是赏识,符合教育价值。这是闪光教育的实践来源。2. 理论基础闪光教育的理论来源也很丰富。 其中闪光点教育思想启发最大。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相信孩子》等着作中进行论述,认为每位学生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质,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质。“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点燃它, 就需要火星, 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他还在《帕夫雷什中学》 等书中列举事例,认为 “后进生”属于闪光点尚未被发现或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唤醒他们的思维,向他们输入自强与成功的意念。根据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