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作者:周云隶书名碑赏析——曹全碑一、简介《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 ,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 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 十月。碑阳凡二十行, 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此碑无额,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合阳莘里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清康熙十一年后,碑身出现裂痕。从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迹保存较为完好,虽不免少有风损,但字形轮廓及笔画的起讫用笔都仍清晰,这无疑为后人临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曹全碑》 在历代学人及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较高。清孙承泽赞誉其: “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 《礼器碑》 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 。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南海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宙碑》为“一家眷属” ,“皆以风神逸宕胜” 。徐树钧在其《宝鸭斋题跋》中称其碑阴书法“神味渊隽,尤耐玩赏” 。二、赏析《曹全碑》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典雅逸静。与其同时代粗拙的汉碑相比,《曹全碑》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曹全碑》的艺术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用笔内敛含蓄,圆转隽秀《曹全碑》 的用笔从完整的拓本看,则基本为圆笔。圆笔较为温和含蓄,笔画内敛含蓄又不失风雅,有大家闺秀的感觉,这是此碑之所以能够取得静雅的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2. 运笔平实柔顺,动静相宜由于隶书基本结构的规定性,其线条绝对不能如行草书一样跌宕起伏,这就造成了隶书主静的天性。但同是主静的隶书,由于运笔方法不尽一致,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波磔起伏明显的,如《石门颂》等,则有奔放飘逸之致;而《曹全碑》的运笔平稳徐行,一丝不苟,笔锋始终在笔道中行,笔画平实不滑,没有过度的起伏,使其线条更趋于内敛。而其所具有的动感,多半是因为有一些弧形长线造成的,如撇、捺、钩及横挑的弧势等,故有形意翩翩之趣。平顺柔实的线条,是构成《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 线条凝练简省,意到为止汉碑线条各具不同的审美特征,如《张迁碑》的粗涩,《石门颂》的灵动, 《乙瑛碑》的丰腴,《张景碑》的细劲,等等。而《曹全碑》则为凝练简省,其碑中文字线条没有装饰的迹象,往往一笔出去, 至意想不到的位置便嘎然止住。许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