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爆炸是怎样形成的我国每年都会发生爆炸恶性事故,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及国家财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违章、违规,甚至是违法造成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对爆炸安全知识缺乏所致。目前,人们对爆炸机理及预防技术已有较好的认识,只要根据规章和法规从事作业是不会发生事故的。因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应该把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到重要位置来抓,掌握一定的爆炸安全知识十分重要。 爆炸的分类 按可爆炸物来分类,有三种爆炸:凝聚相爆炸(如炸药、雷管、烟火药等爆炸)、混合相爆炸(如空气中的煤粉、面粉、铝粉、亚麻粉尘或烷烃汽油雾滴等爆炸)、气相爆炸(如氢气、乙炔气、汽油气、各种易挥发溶剂挥发后生成可爆的气体爆炸)。 按爆炸机理分类有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上述三种爆炸均属化学爆炸。物理爆炸是液体快速蒸发引起气体快速膨胀,如浇注钢锭时,模具中有水或者反应堆中的镉棒遇到水、液化气遇热水都会产生爆炸。 爆炸成因 在工业生产中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多数爆炸属于化学爆炸。形成化学爆炸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可爆物、氧(氧化物)、激励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可能形成爆炸对凝聚相爆炸而言,炸药、烟火药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因此只要在一定的外界激励源的作用下即能产生爆炸。如一定强度的冲击、电火花、粗糙物的磨擦、跌落地面、化纤衣物的静电、高温环境都可能造成爆炸。对于不同的激励源有不同的临界条件:如冲击或撞击,可用临界冲击波压力描述(也可能和冲击波脉冲宽度有关);电火花、静电可用临界能量描述;高温环境可用临界温度来说明产生爆炸的临界条件。大于临界条件就一定会产生爆炸。混合相爆炸和气相爆炸中可爆物质与氧(或空气)的体积百分比达到一定范围点火后即能产生爆炸。它有爆炸上限和下限,大于爆炸下限,小于爆炸上限的可爆混合物在一定激励源作用下将发生爆炸。一般可爆物质有爆炸极限和爆轰极限之分。爆轰是爆炸的一种高级形式,客观存在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爆炸破坏性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般而言,凝聚相爆炸的杀伤效果,在离爆心较近的距离内远大于混合相爆炸。但是在离爆心较远处混合相爆炸压力高于凝聚相爆炸。正是利用这个特点,国内外讨论机构用这种常规燃料制造成云爆弹,它可以大面积杀伤软目标及设施。 人体承受超压 0.05~0.10MPa(0.10MPa 为上个大气压)就会重伤甚至死亡。人在超压 0.5 倍时肝脏等器官将出血、损伤;超大于 0.10MPa 人就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