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父母天生没有艺术细胞,不妨试试用这种方法美育孩子:音乐细胞遗传父母谁多 日本主妇一直以“精致”著称,大到整理房间,小到钱包手绢,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自成一派的人生美学。 日本妈妈对于孩子的美育教育也自有一套,美育被她们融入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难得的,是无论生活在都市还是乡村,日本的妈妈们都会努力教孩子自己挖掘出对生活之美的热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做饭。 日本人对于吃饭,不仅注重营养搭配,所使用的餐具和饭菜摆盘的卖相,也要讲究美感。其实一日三餐这种每天自然发生的事情,就是再好不过的美育教育,这种美育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传承美从教孩子做饭开始 第 1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有一位叫安武千惠的日本妈妈,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无法等女儿长大的时候,她选择了教 4 岁的女儿阿花做饭。 千惠认为,“会做饭就意味着能活下去,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千惠教的做饭不是煮泡面,叫外卖,而是像一个真正主妇那样的“做饭”。 包括食材的选择、清洗、腌制、搭配,也包括教会一个 4岁的小朋友用刀切、用火煮的整个烹饪过程。 千惠一心要手把手,把做饭的仪式感灌输给女儿,虽然千惠自己也说,“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样子,相当吓人。”但她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 阿花 4 岁时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条围裙,开始了她的做饭人生。 第 2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阿花 5 岁的时候,妈妈千惠离开了她,从此阿花负责为爸爸做饭,学着妈妈的样子,制作出好吃的食物,承担着这个家庭另一半的责任。 做饭变成妈妈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选择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事,她是在用这种方式,把她对于生的希望交到孩子手里,是生命替延续,更是生活的传承。 美好的食物能改变人生 美食不仅能传承三观,也能改变人生。 曾经看过蔡澜先生的一个专访,他说年轻时,总觉得人生没意义,赚钱也没意义。直到他第一次去吃米其林餐厅,才感觉到幸福,由此兴奋了好几天。这件事让蔡澜先生意识到,赚钱和人生的意义,从此人生有了转折。 当主持人问,那年轻人没钱怎么办?蔡澜先生回答得非常简单,“去赚,打一份工不够就打五份工。” 第 3 页 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经过了疲乏的一天,回家看到家人为自己精心准备好的饭菜,这大抵就是我们平凡人生中最真实的美好。 所以,一个人之所以可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