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流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最终得到纤维状物质,从而为高分子成为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由于纳米纤维具有许多特性,例如纤维纤度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1、静电纺技术静电纺是一项简单方便、 廉价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纺丝技术。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Formals A 就已经在其专利中报道了利用高压静电纺丝,但是直到近些年,由于对纳米科技研究的迅速升温, 激起了人们对这种可制备纳米尺寸纤维的纺丝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1.1 静电纺技术的基本原理静电纺丝技术 (Electrospinning fiber technique)是使带电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 )在静电场中流动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从而得到纤维状物质的一种方法。对聚合物纤维电纺过程的图式说明见图1。静电纺丝机的基本组成主要有3个部分:静电高压电源、液体供给装置、纤维收集装置。静电高压电源根据电流变换方式可以分成DC/DC和AC/DC两种类型,实验中多用IX ;/DC电源。液体供给装置是一端带有毛细管的容器(如注射器 ),其中盛有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将一金属线的一端伸进容器中,使液体与高压电发生器的正极相连。纤维收集装置是在毛细管相对端设置的技术收集板,可以是金属类平面(如锡纸 )或者是旋转的滚轮等。收集板用导线接地,作为负极,并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另外随着对实验要求的提高,液体流量控制系统也被渐渐的采用,这样可以将液体的流速控制得更准确。电场的大小与毛细管口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关。由于电场的作用,聚合物溶液表面会产生电荷。电荷相互排斥和相反电荷电极对表面电荷的压缩,均会直接产生一种与表面张力相反的力。 当电场强度增加时, 毛细管口的流体半球表面会被拉成锥形,称为Taylor锥。进一步增加电场强度,是用来克服表面张力的静电排斥力到达一个临界值,此时带电射流从 Taylor锥尖喷射出来。带电后的聚合物射流经过不稳定拉伸过程,变得很细很长。同时溶剂挥发,得到带电的聚合物纤维。1.2 静电纺制备纳米纤维的装置目前尚无用于实验的定型的静电纺丝机生产和出售,各研究单位均按照其主要的基本构件 (高压静电发生器、进样器、收集器3部分 ),根据各自的条件自行安装。Larrondo L和Manley设计出用于熔体的静电纺丝机,如图2。其中的主要部件分别为:1不锈钢圆筒;2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