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赏析【作者介绍】归有光( 1506~ 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著有《震川先生集》。【解题】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j ī ng)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含有追念祖先之意。轩,指小室。志,就是“记”的意思。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 18 岁和 30 岁前后写的。文章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真挚的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之中,生动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注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旧日的,原来的。○着一“旧”字,文章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室仅方丈,仅:只。方丈:一丈见方。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 l ù ),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雨泽下注,雨泽: 雨水。 泽,雨露。 下:往下, 向下, 作“注”的状语。注:灌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无可置者:没有可以安置(书案)的地方。又北向,北向:朝北。不能得日,得日:得到阳光。日过午已昏。○写修葺前的狭小、漏雨和昏暗,为修葺后的明亮、幽雅作反衬。余稍为修葺( qì ), 我稍微做些修补。修茸:修补。葺,本义是用茅草覆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使不上漏。 “使”后省兼语 “之”。上漏:从上面漏水。上,作状语。前辟( pì )四窗。 辟:开辟。垣( yuán)墙周庭,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周庭:围绕庭院。周,动词,围绕。以当南日,以:介词,用。其后省宾语“之”。南日:从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日影:日光。 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shǔn), 栏楯:栏干。楯,栏干的横木。亦遂增胜。亦遂:也就。两个副词连用。胜:光彩,美观。○写修葺后之不漏、不暗,且增花木之胜,为下文写读书轩中的情趣作铺垫。借书满架,偃(yān)仰啸( xi ào)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