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缺损临床路径一、颅骨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颅骨缺损( ICD-10:)行颅骨成形术 (ICD-9-CM-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表现:(1)明确颅脑手术后局部颅骨缺损病史;(2)头痛、头晕,癫痫,严重精神负担等;(3)局部颅骨缺损导致脑组织凹陷或者突出正常表面。2. 辅助检查:(1)头颅 CT 扫描:局部颅骨缺损,脑组织塌陷或者突出脑表面,有局部脑组织萎缩或者脑室扩张等。(2)头颅 MRI 扫描:可观察脑组织情况,有无坏死、液化,或者脑室扩张是否有间质水肿等脑积水情况。(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 颅骨缺损诊断明确,临床出现严重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头位改变时症状加剧。有严重的精神负担,怕声响,怕震动,怕外伤等。大型颅骨缺损有损外观者, 缺损区存在癫痫灶者, 骨缺损直径在 3CM 以上,使脑的组织保护受到影响者。需手术治疗,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 如果不同意手术, 应履行签字手续, 并予严密观察。3. 对于创伤处有感染,或者感染虽已愈合但不足1 年者,仍有颅高压存在,清创不彻底,有碎骨片存留,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精神失常者。不建议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 ICD-10:颅骨缺损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2)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检查;(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心电图、胸部 X 光片;(6)头颅 CT 扫描以及 CT 颅骨三维重建。2.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 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