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_第1页
1/7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_第2页
2/7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_第3页
3/7
北京农学院实习报告报告题目:实习一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课程名称:园林艺术理论任课教师:郑强学生姓名乔丹学号1212系别园林学院专业风景园林成绩 : 实习报告提交时间:2016 年 3 月 30 日实习一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实习目的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重要类型园林的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类型的园林布局及造景手法2. 了解并掌握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平视景观,仰视景观,俯视景观的不同视觉效果3. 了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4. 了解皇家园林前宫后苑这一园林形式5.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诗情画意,典故传说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6.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一、颐和园背景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东西向1600 米,南北向1900 米,湖面占总面积四分之三。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 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宫庭画师郎元宁画颐和园设计初稿、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三山五园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其中清漪园于光绪变法时改为颐和园。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万寿后山三部分。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