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白族传统扎染艺术在现代日用品中的设计探讨 最初我想了解扎染这门古老的技艺是因为完全被它的自然缤纷的艺术特色和其具有多样的民族性所吸引,随着逐渐对它加深了解,扎染那具有饱含情感的艺术特征,技术和艺术表现性自由度的高超,以及那无穷的艺术魅力诱发了我去探究它的兴趣,初次尝试就有不小的收获,于是便深爱上了这一奇特的民族民间工艺。在我看来,它的艺术特征不仅表现在独特的制作技法、肌理表现和古朴的色彩中,同时,扎染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和艺术审美的结合物。 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扎染技法,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图案也因自然环境、社会情形、经济状况以及宗教信仰、文化类型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使扎染艺术异彩纷呈、丰富多样。但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这门古老的防染技艺正在逐渐流逝,在不断探究扎染技艺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自觉以民族文化艺术为基础,继承中国工艺美术的优秀传统,将民族工艺文化融入现代工艺设计,让它以多种形式、多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使用,为人们欣赏。 一、白族扎染艺术的历史溯源 白族是聚居在我国云南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扎染是白族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古称“绞缬”,又名“撮缬”,“撮晕缬”。缬,是指色彩斑斓的意思,后来在民间也指染色显花的织物和染色显花的方法。扎染是用线、绳对布料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面料染色不均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面料上就会出现奇特的色彩纹路。由于线、绳扎结面料,从而起到对染料的防染作用。并且,由于扎结中绳线捆绑的松或紧,会在面料上产生局部染色深浅、明暗渐变的色晕效果,这正是扎染工艺的奇特之处。 扎染工艺有着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染采纹秀”的工艺。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在经过不断进展后,扎染已经成为白族的特色工艺了,尤其是到了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穿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着的舞衣 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 就是扎染而成的。宋元时期,由于扎染工艺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力,宋仁宗下令将扎染制品只作为宫廷所用。明清时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