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石井千年古镇竞风流 石井镇位于南安市最南部,是一座地灵人杰的滨海古镇。境内的“四海四陆”八奇和境外的“春夏秋冬”十二景,勾勒出“鳌石山、石井江、杨子山”三个文物盛存、风景秀丽的名胜景区,其中尤以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纪念馆为中心,以“海上视师”石刻、靖海门、铳城、清水岩、邦伯坊大佰岛等文物景点为呼应,展示了石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泉州府,南门外,四十三都第一厝。”这句歌谣吟咏的是坐落在石井鳌石山下一座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闽南古大厝——中宪第,它是郑成功后人郑运锦于清雍正年间兴建的。 据郑氏族谱记载,郑运锦生于清康熙年间,早年潦倒,曾一度靠捡粪、打杂工度日。后来,因其勤奋刻苦,在厦门当佣第 1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时得到老板提携,被派出海贸易。此后他组建船队,购置船只于闽台两地进行交易,并在台湾彰化县开设“勃兴行”商号,富甲一方。 清雍正初年(公元 1723 年),彰化灾荒,县令朱山未获批复即动用库银万两赈灾,却遭同僚诬告其侵吞国库。在这紧要关头,郑运锦出手相助,筹集一万两白银送入国库。三年之后,朱山升任台湾知府。为报郑运锦当年见义勇为、填补库银之恩,朱山特地下了一道文告:凡是船桅上插有“勃兴行”旗号的商船,一律不必检查纳税,给予方便通行。于是,郑运锦的“勃兴行”在台湾经商,更加畅通无阻,一帆风顺了。 清雍正年间,郑运锦衣锦还乡,在石井斥巨资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结构精致的宫殿式府第。因其长子郑汝成诰封中宪大夫,故称中宪第。“根据石井郑氏族谱,郑汝成属石井东角郑氏,郑成功属石井西亭郑氏,根据辈份,郑汝成正是郑成功第 2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四代孙。”南安博物馆馆长杨小川介绍说,2024 年,他曾在台南郑成功庙看见一副“三圭世锡”匾额,上面落款正是“石井四代孙汝成立”。 中宪第历经十数年建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7780 平方米,现存 4350 平方米,主厝有五落,还有东西护厝、西重护厝,并有演武厅、书轩、梳妆楼、水榭、曲桥、月亮潭等附属建筑。中宪第共有房间 112 间,由于僭越古代建筑礼制,所以对外宣称只有 99 间,因此,“九十九间”也成为中宪第别名。如今,虽已历经了近三百年沧桑,中宪第保存基本完好。南安市博物馆副馆长曾文国介绍,中宪第可以說是闽南传统建筑的集大成之作。 “古宅内绝大部分木料都是用台湾运来的巨木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