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科学叫 A——唱耐醉1内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出生后即存在,6—7 岁时最显著,一般 10 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腭扁桃体(又称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6—7 岁时淋巴组织增生,腭扁桃体可呈生理性肥大,中年以后逐渐萎缩。2、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和其他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易发病。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治疗:青霉素首选3、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特点是常有反复急性发作病史,而平时多无自觉症状。此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4 、扁桃体切除术适应证: 1.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合并有扁周脓肿者。2. 扁桃体大一影响发音、呼吸、吞咽功能等。3. 引起体内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或急性中耳炎与扁桃体有明显关联者。4. 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恶性肿瘤慎重选择。禁忌证:1. 急性期一般急性炎症消退 2-3W 后,但合并扁周炎者,扁周脓肿形成者可急性期进行手术。2. 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如再障、紫瘢病等。3. 全身性疾病,如 TB、风湿等活动期,高血压未控者。5、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创口白膜形成在术后第 2 日扁桃体窝内出现,是正常反映,对创面有保护作用。术后并发症: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出血、感染、肺部并发症。出血一术后 24 小时内发生者为原发性,最常见的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遗有残体或肾上腺素的后作用所致,其次为术后咽部活动过甚,如咳嗽、吞咽等。继发性出血发生于手术后2、第 5—6 天,此时白膜开始脱落,若进食不慎擦伤创面可致出血。6、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在儿童出生后就存在,6—7 岁最为显著,10 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基本消失。扁桃体周脓肿(案例分析) 扁桃体周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形成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临床表现:急性扁桃体炎 3〜4 天后,发热仍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重,可向同侧耳部放射,进而出现吞咽困难、张口受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