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_第1页
1/7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_第2页
2/7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_第3页
3/7
精品文档随意编辑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作者: 佚名来源:发表时间: 2006-04-12 浏览次数:299 字号: 大 中小一、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出现在300 ~400nm 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 ~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峰位( nm )组内区别组间区别带Ⅰ带Ⅱ(峰位)(峰强)黄酮310 ~350250 ~280带Ⅰ不同Ⅰ、Ⅱ皆强黄酮醇350 ~385250 ~280异黄酮310 ~330 (肩峰)245 ~275带Ⅱ不同Ⅰ弱Ⅱ强二氢黄酮(醇)300 ~330 (肩峰)275 ~295查耳酮340 ~390230 ~270 (低强度)带Ⅰ不同Ⅰ强Ⅱ弱橙酮380 ~430230 ~270 (低强度)当向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醇钠(NaOMe )、乙酸钠( NaOAc )、乙酸钠 - 硼酸( NaOAc-H3BO3)、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铝-盐酸( AlCl3/HCl)试剂能使黄酮的酚羟基离解或形成络合物等,导致光谱发生变化。据此变化可以判断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这些试剂对结构具有诊断意义,称为诊断试剂。黄酮和黄酮醇类(一)黄酮、黄酮醇类在甲醇中的UV 光谱特征精品文档随意编辑黄酮或黄酮醇的带Ⅰ是由B 环桂皮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带Ⅱ是由A 环的苯甲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黄酮和黄酮醇的UV 光谱图形相似,仅带Ⅰ位置不同,黄酮带Ⅰ位于304 ~350nm ,黄酮醇带Ⅰ位于358 ~ 385nm 。利用带Ⅰ的峰位不同,可以区别这两类化合物。黄酮、黄酮醇的B 环或 A 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将影响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和形状。例如, 7 和 4′ 位引入羟基、甲氧基等含氧取代基,可引起相应吸收带向红位移。又如 3- 或 5-位引入羟基,因能与C4 =O 形成氢键缔合,前者使带Ⅰ向红位移,后者使带Ⅰ、带Ⅱ均向红位移。 B 环上的含氧取代基逐渐增加时,带Ⅰ向红位移值(nm )也逐渐增加,但不能使带Ⅱ产生位移。有时(例如3′ , 4′- 位有 2 个羟基或 2 个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仅可能影响带Ⅱ的形状,使带Ⅱ歧分为双峰或1 个主峰(Ⅱ b 位于短波处)和1 个肩峰( sh )或弯曲(Ⅱ a 位于长波处)。A 环上的含氧取代基增加时,使带Ⅱ向红位移,而对带Ⅰ无影响,或影响甚微(但5- 羟基例外)。黄酮或黄酮醇的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