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研究过程以及意义黑洞的研究过程以及意义1:引言长期以来,黑洞以它的神秘和怪异一直吸引和困扰着人们, 黑洞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洞吗?它黑吗?它冷吗?它内部到底有什么? 观测到的大量间接征兆证实, 黑洞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直接看到它。天文学家推测它可能来自于大恒星塌缩后质量、密度变得很大而引力极强的核心; 还有一些观测证据表明,在许多星系的中心更是存在着超级大黑洞。人类虽然已拥有了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如具有灵敏感光器的大口径光学望远镜,检测细微电磁波信号的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 在外层空间漫游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等,但是人们却不能看到黑洞。2:黑洞的研究过程以及意义2.1 黑洞的发现黑洞刚开始是英国一个地质学家提出,由爱因斯坦预言,再由霍金用理论进行研究。1965 年,人们在天鹅座探测到一个特别强的X 射线源,将它命名为天鹅X-1。据推测,它大约距离我们 1 万光年。 1970 年,世界第一颗X射线观测卫星“乌呼鲁” (斯瓦希里语“自由”的意思)升空,它发现天鹅X-1 与其它 X 射线源不同,它忽隐忽现,频率快达每秒1000 次,而且射线强度变化没有规律。这种不规律的变化,正是物理学家预料物质从吸积盘进入黑洞时将发生的状况。人们立即对天鹅 X-1 进行了仔细的搜寻, 在它邻近的地方发现了一颗质量约为太阳30 倍的炽热蓝色超巨星。经证实,这颗蓝星与天鹅X-1互相绕着对方旋转。从种种迹象来看,天鹅X-1体积非常小, 密度远远超过中子星, 似乎就是我们预想中的黑洞。 天文学界并没有普遍接受这一假设,但大多数人相信, 天鹅 X-1 将是第一个被证认的黑洞。此后,天蝎V861 、仙后 A 等星体也被猜想是黑洞,但是并没有得到确认。1999年美国宇航局发射“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探测到一颗超新星周围物质喷出的大量X 射线,科学家据此认为, 这颗超新星中央存在黑洞。 该望远撞拍摄的另一张照片, 显示了一个遥远类星体喷射出的 X 射线流达 20 万光年之远,其喷射出的能量可能相当于10 万亿个太阳释放能量的总和。科学家认为, 这样巨大的能量是从类星体中央的一个超大规模黑洞附近发出的。黑洞似乎最可能在恒星最密集和大块物质可能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形成。 由于球状星团、 星系核的中心区域具有这种特点, 天文学家越来越相信, 这种星团或星系的中心存在黑洞。 有科学家认定, 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就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其质量相当于 1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