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顽强地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出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所选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力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承担着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任务。二、学情分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视野也随之越来越开阔,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应该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但是,文中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孤独的困境中坚持种树的毅力以及这种行为的意义,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必然存在人生阅历和文化积累上的限制。此外,对于这样篇幅较长的作品,如何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内涵,在学习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运用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整体内容;2、过程与方法:合作闯关,共同探究牧羊人的形象,感知牧羊人的精神内涵。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牧羊人行为的意义,懂得做一个主动担当、乐于奉献的人。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课前预习法、默读精读结合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学法: 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教学重点: 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教师用书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2017 年 11 月 13 日课前三分钟:1.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三个始终”是什么?答: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2.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什么?哪个伟大起决定性作用?答: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一、导入新课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二、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