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_第1页
1/6
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_第2页
2/6
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_第3页
3/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纲→图表、材料导学”学案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 8 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3.法律与教化⑴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⑵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⑶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⑷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学纲(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二)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1.叔向和子产之争⑴起因:子产“铸刑书”,⑵概况;2.儒家与法家之争(参见表 1)学习重点1.中国古代的法治:子产“铸刑书”,《秦律》《九章律》,《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2.中国古代的礼治与教化(家训—族规—乡约制度)本单元课标要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秦汉时期的法律及其演变趋势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二)魏晋时期的法律及其演变特点法律与教化(参见表 2) (三)唐朝的法律、礼治与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一)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法律与教化(参见表 3) (二)宋、明、清时期的乡约教化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1.法治:⑴《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⑵夏商时期,法律严酷。2.德(礼)治: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二)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1.叔向和子产之争⑴起因: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⑵概况: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纲→图表、材料导学”学案2.儒家与法家之争(表 1)角度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徳治(通过道德核心观点礼义教化民众)与仁政,重视民生与民意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⑴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主要言行⑵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⑶孟子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⑴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实现他社会影响们的强国抱负;⑵在重视富国强兵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