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定向运动基础知识定向运动基础知识(第三讲)(第三讲)22第五章定向运动的基本技术第一节现地使用地图的技术一、标定地图(一)概略标定地图(二)利用指北针标定地图(三)利用线状地貌或地物标定地图(四)利用点状地貌或地物标定地图二、对照地形二、判定地形三、确定运动点第三讲定向运动基础知识第二章定向运动地图和指北针二、地貌符号33第二章定向运动地图和指北针二、地貌符号地貌符号是代表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状态,在地图上标绘的曲线和记号。地貌符号有:等高曲线、辅助符号、特殊地貌符号、高程注记、各种颜色记号等。等高曲线的做法是:首先测量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高度,并把它们标注在地图上。然后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这个相同海拔高度的连接曲线即称为等高曲线,简称等高线。44(一)等高曲线法表示地貌的原理等高曲线法是以成组的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成组的等高线的形成原理是假设用一组平行且等距的平面,将地面上起伏的山体从底到顶水平切开,山体外廓与平面相截所形成的一组大小不等的截口曲线,再将这些截口曲线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然后按照比例尺将其绘制在图纸上,即制成平面地形图。55(二)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特征等高线就是相同海拔高度的点连接成的曲线。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高度(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所显示的实地地势高度都相等。(2)在同一幅地图中,成组等高线的闭合曲线圈内部的等高线比外侧的等高线所显示的实地地势高。(3)在同一幅地图中,有等高线的区域比无等高线的区域所显示的相应实地地势高。(4)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的线条多,则实地山体高;等高线的线条少,则实地山体低。2.等高线显示山体的坡度等高线的疏密排列可显示山体的坡度。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则山体的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则山体的坡度越缓。663.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坡面从山顶到山脚之间的倾斜面称为坡面。在地图上以成组不同间距排列的等高线显示不同的山体坡面。山体坡面按其外部形态可以分为等齐坡面、凸形坡面、凹形坡面、波状坡面等。774.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外形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实地地貌的外廓保持几何相似的关系,通过等高线形状可以判断实地的地貌外形。88(1)山顶:山的最高部位称为山顶。在地图上等高线形成的闭合小环圈圈心部分表示山顶。按其外部形态可分为尖山顶、圆山顶、平山顶、凹山顶等。尖顶圆顶平顶凹地99(2)山背:从山顶到山脚凸起的部位称为山背。在地图上成组的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表示山背。按其外部形态可以分为尖山背、圆山背、梯山背等。尖山背圆山背梯山背1010(3)山谷:相邻两山背之间的低凹部位称为山谷。在地图上成组的等高线向内凹进的部分表示山谷。按其外部形态可以分为尖山谷、圆山谷、槽山谷等。尖山谷圆山谷槽山谷1111(4)鞍部:相邻两山之间地形低矮的部分称为鞍部。在地图上正对的两山脊和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表示鞍部。按其外部形态可分为V形鞍部、U形鞍部、槽形鞍部。V型鞍部槽型鞍部U型鞍部1212(6)陡崖:在地图上等高线突然重合的部分表示陡崖。(5)山脊:山顶、山背和鞍部连绵相连的凸棱部分称为山脊,在地图上等高线凸出的部分,即山头、山背、鞍部依次连绵相连的部分表示山脊。山脊线1313(三)等高距的特点等高距是指相邻两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等高距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等高距表示相邻两等高线间的实际垂直距离,单位为米。2.等高距的取值大小决定所表示地貌的详细程度。在同一块地域中,等高距大,则等高线条数少,表示的地貌形态就较简略;等高距小,则等高线条数多,表示的地貌形态就较详细。3.等高距的取值大小受地图比例尺的制约。地图比例尺小,则等高距的取值就较大;地图比例尺大,则等高距的取值就较小。1414(四)等高线的种类及其作用等高线按其作用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等。¼等高距½等高距首曲线间曲线计曲线助曲线示坡线等高距1515地貌形态千姿百态。许多特殊的地貌形态无法用等高线表示,只能用一些特殊的地貌符号来表示。如冲沟、滑坡、山崖、堤坝、岩峰、山洞等。(五)特殊地貌符号显示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