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史上20大计算机病毒VIP免费

史上20大计算机病毒_第1页
1/9
史上20大计算机病毒_第2页
2/9
史上20大计算机病毒_第3页
3/9
史上20大计算机病毒1.Creeper(1971年)最早的计算机病毒Creeper(根据老卡通片《史酷比(ScoobyDoo)》中的一个形象命名)出现在1971年,距今以后42年之久。当然在那时,Creeper还尚未被称为病毒,因为计算机病毒尚不存在。Creeper由BBN技术公司程序员罗伯特•托马斯(RobertThomas)编写,通过阿帕网(ARPANET,互联网前身)从公司的DECPDP-10传播,显示“我是Creeper,有本事来抓我呀!(I'mthecreeper,catchmeifyoucan!)”。Creeper在网络中移动,从一个系统跳到另外一个系统并自我复制。但是一旦遇到另一个Creeper,便将其注销。2.ElkCloner病毒(1982年)里奇•斯克伦塔(RichSkrenta)在一台苹果计算机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1982年,斯克伦塔编写了一个通过软盘传播的病毒,他称之为“ElkCloner”,那时候的计算机还没有硬盘驱动器。该病毒感染了成千上万的机器,但它是无害的:它只是在用户的屏幕上显示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它将进入你所有的磁盘/它会进入你的芯片。”.梅利莎(Melissa,1999年)Melissa病毒由大卫•史密斯(DavidL.Smith)制造,是一种迅速传播的宏病毒,它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梅丽莎病毒邮件的标题通常为“这是你要的资料,不要让任何人看见(Hereisthatdocumentyouaskedfor,don'tshowanybodyelse)”。一旦收件人打开邮件,病毒就会自我复制,向用户通讯录的前50位好友发送同样的邮件。因为它发出大量的邮件形成了极大的电子邮件信息流,它可能会使企业或其它邮件服务端程序停止运行,尽管Melissa病毒不会毁坏文件或其它资源。1999年3月26日爆发,感染了15%-20%的商业计算机。4.爱虫(Iloveyou,2000年)梅丽莎病毒爆发一年后,菲律宾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与梅丽莎不同的是,这次出现的是蠕虫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独立程序。这个病毒的名字叫爱虫(Iloveyou)。爱虫病毒最初也是通过邮件传播,而其破坏性要比Melissa强的多。标题通常会说明,这是一封来自您的暗恋者的表白信。邮件中的附件则是罪魁祸首。这种蠕虫病毒最初的文件名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后缀名vbs表明黑客是使用VB脚本编写的这段程序。很多人怀疑是菲律宾的奥尼尔•狄•古兹曼制造了这种病毒。由于当时菲律宾没有制定计算机破坏的相关法律当局只得以盗窃罪的名义传讯他。最终由于证据不足,当局被迫释放了古兹曼。根据媒体估计,爱虫病毒造成大约100亿美元的损失。5.求职信病毒(Klez,2001年)求职信病毒是病毒传播的里程碑。出现几个月后有了很多变种,在互联网肆虐数月。最常见的求职信病毒通过邮件进行传播,然后自我复制,同时向受害者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送同样的邮件。一些变种求职信病毒携带其他破坏性程序,使计算机瘫痪。有些甚至会强行关闭杀毒软件或者伪装成病毒清除工具。求职信病毒出现不久,黑客就对它进行了改进,使它传染性更强。除了向通讯录联系人发送同样邮件外,它还能从中毒者的通讯录里随机抽选一个人,将该邮件地址填入发信人的位置。6.红色代码(CodeRed,2001年)红色代码和红色代码Ⅱ(CodeRedII)两种蠕虫病毒都利用了在Windows2000和WindowsNT中存在的一个操作系统漏洞,即缓存区溢出攻击方式,当运行这两个操作系统的机器接收的数据超过处理范围时,数据会溢出覆盖相邻的存储单元,使其他程序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系统崩溃。与其它病毒不同的是CodeRed并不将病毒信息写入被攻击服务器的硬盘,它只是驻留在被攻击服务器的内存中。最初的红色代码蠕虫病毒利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对白宫网站进行攻击。安装了Windows2000系统的计算机一旦中了红色代码Ⅱ,蠕虫病毒会在系统中建立后门程序,从而允许远程用户进入并控制计算机。病毒的散发者可以从受害者的计算机中获取信息,甚至用这台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受害者有可能因此成为别人的替罪羊。虽然WindowsNT更易受红色代码的感染,但是病毒除了让机器死机,不会产生其它危害。7.尼姆达(Nimda,2001)这种病毒也在2001年出现。尼姆达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在当时是传播最快的病毒。尼姆达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互联网服务器。尼姆达可以通过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史上20大计算机病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