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操作规范(1) 操作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的、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2) 向患者讲清检查目的、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3) 检查前至少 6~8 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 3 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 2~3 天,必要时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4) 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必常规应用,对个别紧张者或胃肠蠕动特别强烈者可在检查前 15 分钟肌注安定 5~10mg 或山莨菪碱 10mg;⑸ 咽部麻醉:于检查前 10 分钟进行,方法有两种:(a)咽部喷雾法:用 2%利多卡因或 0.5%丁卡因,嘱病人张嘴,对准咽部喷射 1~2 下,间隔 3~5 分钟,再喷一次;(b)麻醉霜(含丁卡因)吞服法:予麻醉霜一勺,约 5~10ml,嘱病人自己多次一点点吞服。■使用操作要求1)患者取左侧卧位躺于诊疗床上,在病人头下放一次性垫子一个,病人头微曲,两腿屈曲;2)取下患者活动性假牙,松解领口和裤带;嘱病人张口咬住牙垫。3)插镜方法(1) 单手法:操作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纵部,右手在距镜端 20cm 处持镜,将镜面对准患者舌跟部,将镜端自口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边调节角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后部,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暴力硬插。(2) 插入后,在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食管-贲门-胃体-胃窦-经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反方向全面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情况及内腔的形状等。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状、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可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3) 当腔内充气不足而黏膜贴近镜面时,可少量注气,切忌注气过多。需抽气或吸引液体时,应远离黏膜,间断吸引。当接物镜被沾污时,可少量注水,清洗镜面。(4) 摄影: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拍摄时应视野清楚,注意要表现目标的特征及有可显示部位的背景做衬托。⑸ 活体组织检查(a)由助手按操作者吩咐协助操纵活检钳瓣的开启;(b)操作者右手将钳头自活检阀门孔缓慢送入。当钳头进入视野后,嘱张开钳瓣,操纵内镜,使活检钳命中选定的活检点,稍加压,令关闭活检钳,抽出钳子,即完成一次取材。将取得的标本粘贴于小滤纸片上,置入 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送病理学检查取活检的组织原则,应在病变四周和正常组织交界处的不同部位取材 4~6 块,隆起性病变,还应在中央取材。取材的次序,应先在低点逐步向高处。活检部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