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评论心得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推进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如何能够合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论题。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把握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更好的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以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呢。中国海洋大学刘红梅副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跨学科的角度对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作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勾勒出了红色旅游研究的新图景——传承红色文化。通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特别关注。一、概念新阐析准确把握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涉及的一系列概念,是开展此项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有鉴于此,作者首先对旅游与红色旅游、文化与文化红色、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阐述。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阐释,使我们知晓红色旅游的主题是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性;红色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时间和内容范围上来看,都有所不同。这些基本逻辑单元的重新界定,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旅游、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联。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便是红色旅游理论和制度的发展和创新。二、关系新解读在论述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关系之前,有必要对红色文化的外延再进行清晰的界定。广义的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内核是红色精神。这里我第1页共3页们不禁要问,何谓红色精神。对此,本书重新建立了一个架构:将红色精神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奋斗精神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新精神,并对红色文化的形成、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别论述。如此一来,就为我们理解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做好了铺垫。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核心、灵魂和根本,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上述论点对深刻理解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妥善处理好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建设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很有启示;对红色文化传承基本理论的思考,为我们重新审视红色旅游现有制度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别样的思路。三、规律新探析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红色文化的传承也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为此,作者从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内在特性出发,将影响红色文化传承一般规律的因素总结为:红色文化的价值、政府主导、从具体感知到抽象领悟、情感共鸣、主流文化向非主流文化辐射和渗透、媒介的影响力。将传承红色文化的特殊规律与红色旅游相结合,概括为四点: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使我们得以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的本质,对于重新发现红色文化传承问题、完善红色文化传承路径具有显著的价值。同时,针对这一发展规律,作者不是简单的用说理的方式一概而论,而是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例如,结合将韶山旅游、《2004-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游客抽样调查报告》、《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若干实证调研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规律研究的科学性。四、对策新思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众所周知,我国传承红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方面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考虑到红色旅游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及背后蕴藏的价值内涵,对研究者的功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2页共3页作者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