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案例所属专栏: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教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学生: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教师: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讲授新课:教师:新中国的成立,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党领导人民走向新时代,走向幸福生活.应该说,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受到当时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然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着物质的丰富,观念的解放,人民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一、衣食住行的变迁(板书)1、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①刚建国时期一一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