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核题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计 30 分)1. 简述《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子领域与目标。答:健康领域中包含身体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健康领域中各子领域的发展目标::(一)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二)动作发展:(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简述何谓“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答:(1)感性认知能力,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读过一篇文章,能弄懂词、句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内容进行复述。一般人以为有了这种能力就是会读书了,不需要下功夫学语文了,重理轻文的现象与这种认识不无关系。应当明白,这种能力只是最低级的阅读能力,满足于此,是读不好书的。(2)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阅读如果不具备这种对深层含意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不能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没有真正读懂文章。(3)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能对文章作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是非曲直。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自己的头脑成为作者(或其他读者)思想任意驰骋的跑马场。能品味作品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既能鉴赏,又能批判,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4)创造性理解能力。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从阅读中生出新意,就是能活读书,跳出书本的局限,从书本中走出来。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书本知识同自己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如读这篇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他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方法;学到这种知识,能联系到别的知识;由此种文体延及到多种文体;从书本上讲到的情景联想到自己感受到的某些情景,等等。这样就能将死书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