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贵州省适应性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部分多半呈现在如家训、家规、家谱、家族祠堂以及各种祭祖追宗仪式等方面;无形部分则主要凸显在长者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方面。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理念,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使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强调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各类家训、家谱中星罗棋布。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家谱记》里说,只有家族成员以君子为楷模,行仁义、重孝道,才可确立家族宗法,立宗法方可成世家,成世家方可正风俗,进而代代绵延,形成世有君子、代有贤良的良性循环。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推向国家。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的结论又十分相近乃至多有重合。君子文化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