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2.学会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与应用。3.认识元素周期表及发展历程。4.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预习新知]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的表示方法即: X 表示质量数是 A,质子数是 Z 的 X 原子。2.质量数(1)概念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层从内到外,分别用 n 表示,依次为 1,2,3,4,5,6,7 或 K,L,M,N,O,P,Q。(2)内层电子能量较低,外层能量较高。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排满后,再排下一层。24.第 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2n ,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K 层只能容纳 2 个电子。AZ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诞生: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演变: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3)现行:元素的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数目:元素周期表有 7 个横行,故有 7 个周期。②分类③周期的序数即为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2)族①数目:元素周期表中有 18 个纵行, 16 个族。②分类③常见族的别称族第ⅠA 族(除氢)第ⅦA 族0 族[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高。()(3)M 层是最外层时,可以排布 18 个电子。()(4)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18 个纵行,16 个族。()(5)原子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ⅡA 族元素。()(6)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答案:(1)×(2)×(3)×(4)√(5)×(6)√2.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别称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答案:C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