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2021)一、疾病概述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临床是以急性左心衰为常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急性心力衰竭属危重急症, 需紧急进行抢救与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是通过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和/或增加心排血量, 改善症状并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尽可能去除或避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或甲状腺疾病等[1, 2, 3 ]。二、药物治疗原则为了尽快达到疗效,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和/或正性肌力药、血管收缩药(一)利尿药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静脉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及早应用。(二)血管扩张药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阶段。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收缩压 >110 mmHg(1 mmHg=0.133 kPa )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 收缩压在 90~110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 <90 mmHg ,禁忌使用。有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3]。的患者应慎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使用血管扩张药应谨慎。常用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酯类、乌拉地尔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等。(三)正性肌力药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伴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 )和/或组织器官低灌注的患者,可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正性肌力药包括 β 受体兴奋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增敏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常用β 受体兴奋剂为小到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钙增敏剂左西孟旦,洋地黄类药物去乙酰毛花苷等。(四)血管收缩药对外周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