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解读Guideline指南的主要内容:•对具有症状或体征的ECVD的诊断和检查•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科治疗•血管重建术CEA&CAS•椎动脉疾病•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干疾病对具有症状或体征的ECVD的诊断和检查•对脑缺血症状患者检查顺序:•颈动脉颅外段—颅内血管(对缺血症状与血管病变程度不符合者要排除心源性栓子的可能—超声心动图)证据级别C•双功能超声—MRA/CTA—DSA证据级别C•无创性影像检查产生不一致结果时,可以使用经导管的造影术来发现颅外和/或颅内的脑血管病变。(证据级别:C)•先进的影像技术无论是作为单独的诊断方式,还是对已知狭窄血管进行程度的评价,都不能取代颈动脉超声在症状性患者(或有危险因素的无症状患者)中早期评估的地位。•经导管动脉造影所得到的数据与无创性影像检查的结果相对比,以此来评估和提高无创性血管检测的准确性。•没有一个影像方法可以被推荐为优于其他方法。综合把握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应该作为每一个实验室或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一部分。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科治疗•高血压的建议治疗•关于戒烟的建议•关于降脂的建议•糖尿病的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抗栓治疗高血压•ARIC、Framingham、MESA研究:收缩压每增加20mmHg,25%以上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就成倍的增长;收缩压≥160mmHg是颈动脉狭窄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降压治疗,卒中风险降低38%,致命性卒中降低40%。•对发生过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联合使用ACEI(培哚普利)和利尿剂(吲满酰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缺血事件的再发风险(RR减少28%,95%CI为17%~38%;P<0.0001)•随机对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给予雷米普利,用药组患者的卒中风险相对于安慰剂组得到显著降低(RR=0.68,P<0.001)。•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受损可能会导致发生同侧缺血性事件的风险增加。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没有提供对ECVD患者高血压的具体治疗建议。降脂治疗•阿托伐他汀则会导致总卒中风险减少33%(HR为0.67,95%CI为0.47~0.94;P=0.02)和主要冠脉事件减少43%(HR为0.57,95%CI为0.32~1.00;P=0.05)•尼克酸减少了15年的死亡率(实验完成后9年),但它对降低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风险的作用较低。•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也具有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或降低颈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作用。糖尿病•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IMT呈相关性,即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进展速度是正常人的两倍•和传统疗法相比,强化降血糖疗法并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UK-TIA(英国短暂性缺血发作研究)证明,降压治疗比血糖控制更能降低卒中再发率.•血清LDL胆固醇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给予10mg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安全和有效地将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风险分别降低37%和48%。抗栓治疗•颅外段颈动脉和/或椎动脉阻塞性或非阻塞性粥样硬化的无症状患者而言,阿斯匹林(75-325mg/d)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卒中的疗效未经证实,但仍被推荐用于预防MI和其他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证据级别:A)•对于伴有持续缺血性卒中或TIA的颅外段颈动脉或椎动脉阻塞性或非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而言,不推荐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的联合疗法(证据级别:B)。•对于颅外段脑血管粥样硬化发生TIA或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肠外抗凝治疗(证据级别:B)•发生卒中或者TIA后3个月内,不建议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证据级别:B)•每日服用81mg的患者比每日服用325mg的更经常发生阿斯匹林抵抗,而且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比普通阿斯匹林有更高的发生抵抗的可能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关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血栓治疗指南(二级预防)血管重建术•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选择•等级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创性成像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A级证据)或通过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B级证据),应该进行CEA。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创性成像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A级证据)或通过导管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B级证据),血管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