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第二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第三节农产品流通的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发展,关系到农业对外开放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施行,是关系“三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和划时代的意义。颁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规范农产品产销秩序,保障公众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可靠保障;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应对农业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举措;是填补法律空白,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调整范围和主要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范围。该法所指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二是行为主体。既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者和相应的检测技术机构和人员等。三是管理环节。既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农产品生产和产后处理的标准化管理,也包括农产品的包装、标识、标志和市场准入管理。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规范,调整的对象全面、具体,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农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分八章五十六条,内涵相当丰富。第一章是“总则”。对农产品的定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法律的实施主体,经费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公众质量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第二章是“安全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性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的程序和要求等作出了规定。•第三章是“农产品产地”。对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确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第四章是“农产品生产”。对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与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与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生产者自检、农产品行业协会自律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第五章是“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对农产品分类包装、包装标识、包装材质、转基因标识、动植物检疫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志作出了规定。•第六章是“监督检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监测和监督检查制度、检验机构资质、社会监督、现场检查、事故报告、责任追溯、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等作出了规定。•第七章是“法律责任”。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作出了规定。•第八章是附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的基本制度•整个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十项基本制度:•一是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明确了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主体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总则第三条至第五条)。•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依法制定和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监督实施,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禁止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总则第八条和第二章全部)。上一页下一页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