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血糖控制。为规范长期胰岛素注射,降低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本共识从皮下脂肪增生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组织病理学特征、发生机制及危害出发,明确了皮下脂肪增生的诊断和分型,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三级预防建议,倡导对医、护、患进行科学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和培训。共识建议皮下脂肪增生应以预防为主,胰岛素注射期间应正确、规律性轮换注射部位,并推荐一次性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受研究方法、患者病程、年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时间、是否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受试人群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关于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别较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视诊和触诊来评估皮下脂肪增生,2 型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在 38%~59%之间。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区和种族差异。糖尿病平均病程 10 年,胰岛素使用中位时间 9.3 年的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总体发生率约为 41.8%,其中欧洲为 44.6%,非洲为 34.8%,亚洲为 41.3%。胰岛素使用平均时间为 12 年的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有 79%存在皮下脂肪增生,国内二级和一级医院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应用 6~8 年,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在 40.5%~69.8%之间。此外,某些皮下脂肪增生通过临床视诊及触诊难以明确诊断,需要借助超声检查发现,称为“亚临床皮下脂肪增生”,有研究提示其发生率为 19.9%。2.危险因素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复使用注射针头、不规范轮换或未更改注射部位、胰岛素种类及注射次数、针头长度、胰岛素应用时间等。其中,不规范轮换或未更改注射部位、重复使用针头、针头长度等因素在临床上较易于干预。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诊断及分型临床上多依靠视诊和触诊进行皮下脂肪增生的诊断,经济且具有可操作性。检查者的手法和经验、皮下脂肪增生的形态学特征等均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皮肤超声检查能够对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的分布、大小、深度、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较之于视诊和触诊,B 超检查更加客观、精准,已逐渐应用于皮下脂肪增生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被认为是皮下脂肪增生的更为可靠的诊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