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本教材所讨论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文学批评的目的和任务:探究并确认所论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确认其在文学发展历程纵线上的位置和在当前文学景观的横断面上的位置,发现、认定正在形成、扩展中的文学思潮并判定其性质,分析它在文学发展中的正面和负面作用,以此对作家、作家群和当代文学整体的发展施加影响。文学批评的思维性质:文学思维具有实证性;文学思维具有思辨性;文学思维具有审美性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侧面: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文学批评的审美维度;社会历史维度与审美维度的自然融合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第一节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实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先秦两汉时期先秦儒家:君子“文之以礼乐”(孔子)“以意逆志”、“知言”说(孟子)先秦道家:“得意忘言”(庄子)先秦墨家、法家:“尚用”的观点(墨家)“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家)《诗经》评论:《毛诗》与《诗谱序》《离骚》评论:奠定了“风骚并重”的文学典范,从人品与文品两个角度评论文学的整体观念。汉赋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典论•论文》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文选》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唐宋时期“论诗诗”:《戏为六绝句》、《解闷》、《调张籍》、《荐士》、《二十四诗品》;《论诗三十首》、《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等。“诗话”:《六一诗话》(欧阳修)等。明清时期小说、戏曲“评点”完整的小说评点体制,包括正文中的眉批、夹批、侧批,回前和回末总评,以及全书的序文、读法、凡例等。批评家: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传统诗文批评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新文学运动时期的文学批评周作人:扶持“柔弱的”新文学茅盾:引导文学发展走势的自觉的文学批评鲁迅:文学批评自身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模式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结合革命文学的创作实际,注重批评家个人的艺术体验,以扶持文学新人、促进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为己任。代表人物:鲁迅、茅盾、周扬、胡风。模式二:缺乏艺术体验与生活体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对文学作品进行验收员式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