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题报告“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 40 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研读教材,为教定位。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底气引领学生发展的基石。新课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怎样把握各学段知识的“度”,做到适时、适量?确实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在使用教材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接纳)-比较-质疑-完善”的教材研读模式。接受一就是应该尊重教材,也就是接受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比较: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上看,下看,左顾右盼。”就是在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意图,更好地组织和处理教材。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在同一版本不同学段的编排特点,例题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才事半功倍。质疑:在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后,要多想一想:每部分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例题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完善: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对教材中的感性材料和应用材料进行调整,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这样长期遵循“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这样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才有可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去把握教材的实质;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用教材教”,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二、合作探究一一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