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丨《世界卫生组织 CRE、CRAB 和 CRPsA 预防和控制指南》八项核心推荐措施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如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sA)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细菌常常伴随的高致病率、高死亡率,临床抗感染治疗上经常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疾病负担包括经济负担显著增大。面对这样的“超级细菌”,如何科学防控是感染防控领域的重要命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召集感染病、感染防控领域的顶级专家,制定耐药菌防控指南,为国家和医疗机构层面制定和实施 CRE、CRAB 和 CRPsA 的科学有效的防控工作,提供策略性指导。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和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应邀全程参加了本指南的制定和讨论修改(胡必杰教授受 WHO 邀请参与制定 CRE 防控指南)。经过一年多的前期筹备、指南编写、征求修改意见等工作,昨天WHO 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该指南英文版。SIFIC 团队也在第一时间将其翻译,分成 8 天(推荐一至推荐八)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个重磅指南。推荐一:实施多模式的防控策略专家组推荐 CRE,CRAB 和 CRPsA 感染或定植的防控应多管齐下,至少应包含以下策略:手卫生监测(特别是 CRE)接触预防患者隔离(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环境清洁(强烈推荐,极低或低质量证据)推荐理由:在大多数研究中,都采用了包含多个干预措施的多模式策略。该推荐包含的这些措施在综述中都有强烈的证据支持并组合起来实施。CRE 感染或定植防控干预的 11 项研究中,有 10 项研究都评价了多模式策略的作用,其中9项研究显示多模式干预后 CRE 感染或定植明显下降,证明多模式干预措施有效。CRAB 感染或定植防控干预的 5 项研究中,4 项研究提及多模式策略的作用,其中 3 项研究都显示干预后 CRAB 感染或定植率明显下降,证明多模式干预措施有效。CRPsA 感染或定植防控干预的 3 项研究,均提及了多模式策略的作用,其中 2 项研究显示干预后 CRPsA 感染或定植率明显下降,证明多模式干预措施有效。因不同的研究方法、干预措施和结果测量差异较大,故没有开展meta 分析。在临床最重要的结果,即 CRE 感染、CRAB 感染或定植以及 CRPsA 感染,所有证据质量均较低,对于其他 CRE-CRAB-CRPsA 的结果,证据质量也极低。尽管现有的证据有限,质量也很低,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