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版本、校勘部分小测验答案一、名词解释1.字不成——字不成是避讳的一种方法,又叫做缺笔,即将应避讳之字有意省去最末一笔,如“玄”字不书末笔一点,“胤”字不书末笔“”之类。2.上框抬头——是版框型制的一种。有些古籍中,常将与本朝或帝王有关的名词中途另起一行,突出栏线以外,高出正文,呈3.巾箱本——是根据版本大小予装订不同,对在南北朝时,有些写本高广不过 3-4 寸,字极小,可折叠放置在随身携带的巾箱中随时翻阅的一类书本。医书中也有巾箱本,便于携带翻阅,类似现代的袖珍本。宋代将有些书雕造得很小,大都供考生夹带入试场作弊用。宋宁宗时曾下令焚毁小版。4. 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5. 聚珍本——清代乾隆 38 年,在筹备印刷辑自《永乐大典》中散见的秘本时,主管武英殿刻书事宜的金简(朝鲜族)奏请木活字刊印,弘历准奏,但以活字版的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这套书世称“武英殿聚珍本”或“聚珍本”。【简答题】金氏著有《聚珍版程式》一书,在印刷史上颇有价值。当时雕刻 25万个木活字,收字 6 千余,共印书 138 种,每书首页第 1 行下有“武英殿聚珍版”6 字,白口,每页 18 行,每行 21 字。医书有《苏沈良方》及《小儿药证直诀》。6.麻沙本——是闽本、或称建本,指福建刻本的一种。建阳县所属的麻沙镇、崇安镇一带,书坊林立,所印刻之书世称“麻沙本”。【简答题】福建盛产竹木,多榕树,木质柔软,便于刊刻。叶梦得《石林燕语》称“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朱熹在《嘉禾县学藏书志》中称:“建阳麻沙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但由于牟利求速,校印粗劣,质量不佳。7.牌记——又称“书牌”。是刻书者往往于一书的卷目之后或书尾卷末,刻上刊印者的姓名、堂号、书坊名称与年月等,这些字样用框格围起来,即为“牌记” ,亦称“木记”。状。【简答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元、明多种刊本,元刊本中有:①首页木格内题“庐陵古林书堂” 6 字牌记者;②卷末有“大德甲辰余志安刊于勤有堂”木记者;③目录后有“建安丙午年高氏日新堂刊行”12 字木记者;④有卷末题“建安宗文书堂郑天泽新刊”11 字木记者等等。明刊本有:①首页木格内题“清江书堂” 4 字,首卷末有“正统甲子良月吉日三峰川氏广勤堂刊”术记;②目录末有“成化二年丙戌孟秋鳌峰熊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