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更新要点本指南共 19 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 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 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更新要点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 糖尿病患病率 11.2%(WHO 标准)。要点提示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 至 2017 年达到 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3.糖尿病人群中 T2DM 占 90%以上。更新要点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要点提示1.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 OGTT 2 h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A)2.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 HbA 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3.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 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4 种类型。(A)更新要点三综合控制目标部分,新增个体化 HbA 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要点提示1.T2DM 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A)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 T2DM 患者,合理的 HbA 1c 控制目标为<7%。(A)3.HbA 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 T2DM 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 HbA 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 HbA 1c 目标。(B)4.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 T2DM 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 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A)5.一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应采用 2 种甚至 3 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6.合并 ASCVD 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 T2DM 患者,不论其 HbA 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 ASCVD 获益证据的 GLP-1RA 或SGLT2i。(A)7.合并 CKD 或心力衰竭的 T2DM 患者,不论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