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题整理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题整理一、填空题1.“文”之古义为文章,“献”之古义为贤才,孔子所谓“文献”意为礼以及熟悉礼、制定礼的人;而“文献”今义则为古籍,既包括书本之记载、耆旧之言论,还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碑拓、文书、档案、契约、信札、手稿等文字遗存。2.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撰《七略》(刘歆以其父《别录》为基修补而成)。3.唐代孔颖达撰《五经义梳》、《五经正义》。4.古籍版本可分写本(含稿本、钞本)、刻本两大类。5.宋人的金石学后来成为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前身。6.现存最早的官修目录是《崇文总目》。7.班马异同:内容之异同(汉书于承袭《史记》内容之外,亦有增改,体现于取消《项羽本纪》,增立《惠帝纪》、《百官公卿表》,也在帝纪中增载诏令,列传中增载奏疏)、体例之异同(基本沿袭《史记》体例,亦有变更,如改书为志,并创《艺文志》、地理志》、《刑法志》)、文风之别(一豪放挥洒,一精细谨严)、思想之别(一好恶分明,一中庸正统)。8.史记三家注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合称。其中裴注重集释,司马注重考辩,张注重地理,各有千秋。9.甲骨四堂为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10. 被称作史学双璧的是《史通》和《文史通义》。11. 西晋之荀勗的《晋中经簿》开四部分类之先河。12. 《四库全书总目》为清代目录学之顶峰。二、名词解释1.编年体:按年月日编排史实的史书体裁。目前可见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孔子所撰《春秋》。编年记事为编纂历史之最初亦是最简之方法,其原因在于史料以岁次记注。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述重复。1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题整理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经济、文化、典章制度的详情。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所著《史记》开创,与封建王朝由领主割据逐步转向中央集权之大一统的历史背景相适应,有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大一统的作用。优点在于各阶层人物的活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情况都能得到反映,内容比较丰富。缺点是记事分散于本纪、列传、书(志)等篇之中,叙述重复,且不能完整地叙述每一历史事件发展过程,难以反映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3.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名,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