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的作用、问题及应对作者:杨寅根 张晓锋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 年第 05 期摘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迅速发展,带动了沿线城市的产业集聚、促进了经济的外循环。但是由于诞生时间尚短,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很完善,各级地方政府的补贴和无序竞争使得中欧班列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促进中欧班列顺利开行,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规划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发挥规模效应,班列本身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分工,从而达到提高中欧班列效能的目标。关键词:中欧班列“一带一路”比较优勢一、中欧班列发展历程及开行状况 2011 年 3 月,重庆市政府为寻求产业升级、开辟更加广阔的运输平台,依托本就有的铁路基础开通了一条由西通往德国杜伊斯堡的首趟“渝新欧”班列——此时的它还只是中欧班列建设的先行者。2013 年 9 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对中欧班列的建设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欧之间的贸易网络开始逐年发展。2016 年 6 月,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品牌标识,中欧班列从此踏上高质量、高效率、品牌化的发展道路。2016 年 10 月,首个关于中欧班列的顶层设计《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面世,该规划明确中欧班列的整体空间布局、确定“年开行 5000 列”的发展目标,中欧班列的建设开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2018 年 8 月,中欧班列累计发行 10000 列,发行数量开始“爆发性”增长,截止到 2019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