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活动设计主题一月是故乡明纲要解读: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本主题属于社会服务领域,社会服务在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小学阶段的社会服务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的生活态度,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教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活动提出: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学年开学不久便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其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乃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为传承民族文化,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特开展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本主题安排“问题与思考”“实践与体验”“交流与评价”“拓展与创新”4 个活动环节,旨在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实践与体验”环节从“搜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月饼的制作”“两个角度展开活动。“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环节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本地中秋习俗,进而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月饼的制作”环节学生倍感兴趣,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活动目标:1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民谣、故事传说;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3.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