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一编二十年代文学(1917〜1927)34.春柳社:1906 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 年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 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28.湖畔诗社:1922 年 4 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 4 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 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37.爱美剧:汪仲贤在 1920.10,演出箫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失败后,于 1920。11 发表了《优游室剧谈》。1921。1 提出了“仿西洋的 Amateur”,“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主张。Amateur 音译成“爱美剧”,正式提出了“爱美剧”的理论主张。陈大悲参加上海民众剧社后,受到汪仲贤的启发,也受到学生演剧活动的鼓舞,于 1921。4 至 8 月,在《晨报》上连载了《爱美的戏剧》长文。1922。3,编译出版了《爱美的戏剧》一书,对“爱美剧”的兴趣、起因、剧本、导演、表演、舞台艺术设计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与介绍。“爱美剧”理论提出后,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南、北分别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爱美剧”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25.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24.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