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铸法特点及其简介 21.1 坑铸法和车铸法 21.2 上注法和下注法 22 模铸法的主要设备 42.1 钢包 42.1.1 钢包本体 42.1.2 耐火衬 52.1.3 水口启闭控制系统 62.2 钢锭模 72.2.1 钢锭模锥度 82.2.2 钢锭模断面形状 82.2.3 钢锭模高宽比 102.3 保温帽和绝热板 112.4 中注管 132.5 底板 143 模铸浇注工艺 153.1 生产准备 153.2 钢液浇注进行 153.3 保护浇注 163.4 浇注操作 173.5 钢锭的冷却和退火 174 镇静钢钢锭结构 184.1 镇静钢钢锭结构 184.2 镇静钢钢锭的偏析状况 195 镇静钢钢锭常见缺陷 206 钢锭的检查与精整 217 模铸工艺的发展 218 参考文献 22钢锭模铸锭介绍1 模铸法特点及其简介钢锭模铸锭(模铸)钢的浇注,就是把在炼钢炉中或炉外精炼所得到的合格钢水,经过钢包(又称盛钢桶)及中间钢包等浇注设备,注入到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锭模或结晶器中,使之凝固成钢锭或钢坯。钢锭(坯)是炼钢生产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与冶炼和浇注有直接关系,是炼钢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采用的浇注方法有钢锭模铸钢法(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连铸法)两种。模铸法是将盛钢桶内的钢水注入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锭模中,把液态的钢水变成固态的钢锭。钢锭经过初轧开坯轧制成钢坯,然后再进一步轧制成各种钢材。模铸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1 坑铸法和车铸法坑铸法是将钢锭模摆放在铸坑内的底板上进行浇注,浇注作业全在铸锭跨内进行。此法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因此仅在一些中小型的炼钢车间采用。车铸法是将钢锭模摆放在铸车的底板上进行浇注,除在铸锭跨内进行浇注钢液外,其他作业如脱模、整模等均在另外的厂房内进行,从而克服了坑铸法的缺点。但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多,多在大型的炼钢车间采用。1.2 上注法和下注法上注法是将钢液直接由钢锭模上口直接注入的方法。上注法每次只能铸 1 支(或 2〜4 支)钢锭,必需的设备是钢包、钢锭模、保温帽、中注管和底板。上注法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铸锭准备工作简单,耐火材料消耗少,金属损失少,钢水收得率高,钢锭成本低;带入钢中的夹杂物含量少,由于耐火材料侵蚀产生的夹杂物少,浇注速度比下注法快,注温可比下注法低;有利于减少翻皮、缩孔和疏松等钢锭缺陷,钢锭内部质量好。(2)缺点:同时浇注的钢锭数量少,每次只能浇注 1 支(或 2〜4 支)钢锭;开浇时易引起飞溅,造成结疤、皮下气泡等缺陷;容易烧坏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