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质量控制+雾化吸入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其优点是药物作用直接,疗效迅速、全身副作用反应小。随着近年来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如何确保雾化吸入疗效及安全?现以《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为指南,阐述雾化吸入质量控制重点环节。+主要内容雾化吸入的方式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常见疾病吸入药物及剂量推荐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药物配伍注意事项+雾化吸入疗法原理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雾化微粒平均直径决定了药物沉积部位:<1μm,易随呼气气流被清除1~5μm,最适宜,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5~20μm,沉积在支气管;20~40μm,沉积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雾化吸入治疗优势药物直达靶器官起效迅速所用药物剂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最小+吸入治疗的局限性需要患者的配合受气道的病理状态影响气道痉挛、分泌物吸附受雾粒的药物代谢影响颗粒大小、生物运转、代谢降解有治疗价值的雾粒:直径约在1-10.0μm之间+吸入疗法及雾化吸入装置气雾吸入:MDI(气雾剂)经储雾罐气雾吸入:MDI+储雾罐干粉吸入:DPI(干粉剂):都保Turbuhaler、碟剂Diskhaler以及吸乐Handhaler雾化吸入:USN(超声雾化器)、SVN(气动雾化器)等++超声雾化器+电动喷射雾化器+氧动喷射雾化器+喷射雾化和超声雾化特点比较内容喷射雾化超声雾化动力压缩气源或氧气电源原理Venturi效应超声波的震动每次雾化量4~6ml根据不同雾化器和治疗要求决定气溶胶直径一般2~4μm,与气源流量有关每个仪器相对不变,范围3.7~10.5μm气雾量小,耗液0.5ml/min较大,耗液1~2ml/min气雾温度持续雾化时,因蒸发温度下降持续雾化时,温度不变或略升高死腔容积约2ml0.5~1ml雾粒在肺内沉降10%左右2%~12%对雾化药物的影响几乎无可能有朱元珏,陈文彬主编.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蔡柏蔷,李龙芸主编.协和呼吸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年俞森洋主编.现代呼吸治疗学.科学文献技术出版社.2006年+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根椐病情,使用药物不同的病人应选择不同的雾化口器。一般病情轻、可自行配合的病人,可选用口含式喷头,并嘱其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出,勿反流至雾化罐内,影响药液浓度。对于意识不清、长期卧床者,则需选择面罩式喷头。+机械通气时提高雾化效果措施药液尽量充满雾化器临时中止湿化装置吸气时喷雾喷雾气流>6l/min距人工气道Y末端30-45cm+雾化吸入正确的呼吸方式口吸鼻呼,平静呼吸,间歇深吸气,吸气过程避免堵住通气口。+主要内容雾化装置选择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常见疾病吸入药物及剂量推荐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药物配伍注意事项+雾化吸入疗法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抗炎强度是地塞米松的1000倍,FDA批准唯一可雾化吸入皮质激素、FDA批准孕期B类用药,目前没有配伍禁忌)支气管扩张剂—博利康尼(特布他林雾化液)—沙丁胺醇(万托林)抗胆碱药—爱全乐(异丙托溴铵)化痰药物—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常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目前国内常用的雾化吸入剂型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propionate):雾化吸入剂型尚未在中国上市地塞米松不作常规推荐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3~5μm的有效颗粒,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其结构中无亲脂性基团,因而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作用弱;其水溶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难在局部产生疗效+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和COPD患者预防和缓解症状所必须的药物主要药物: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异丙托溴铵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复方异丙托溴铵+其它常用药物黏液溶解剂盐酸氨溴索:该药产品说明书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但在我国已有较多的临床应用静脉制剂进行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