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教案】【教学目的】1. 让学生学会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趋势和特征等相关问题。2. 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以及中国当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 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教学时间】1 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本课首先要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然后要整体把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最后要深刻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本课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能力。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特区、浦东等的的巨大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结构图1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三、“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 WTO)。四、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与意义(1)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2)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五、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2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1)历史原因:上海在中国历史上开放比较早,并且在实际发展中实力超过了广州,是中国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城市。(2)地理原因:上海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航空都极为发达。(3)人才和技术层面:人才多、技术领先。(4)党的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为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新飞跃。六、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