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天。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寻找了一些更别致的味道。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那肉则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长夜漫漫,我们即将看到烧烤摊上的王者——肉的传奇。人生一串——正宗的中国西昌位于大凉山下的安宁河谷,发源于凉山彝族的长签火盆烧烤,是整座城市最为常见的晚餐。西昌的烧烤自带汉彝混居的气质,总是在野性中充满了秩序,也在秩序中显露出野性。下午 5 点,每天的烧烤大趴按时开始,没人组织,肉食者都是自发而来,置身于这个非常魔幻的气氛里,吃肉的幸福和满足都得到了升华。提供这个食肉场所的,就是这哥们——一个嗜酒如命的老板:“大家好,我是小二哥,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二,所以说这个烧烤店以我的名字命名。哪位?啥事儿?等会再说,我过来喝酒。啥都不说了,生意兴隆!”到这吃烧烤的客人,很多是冲着一道“凉山小猪肉”,小二哥家的小猪肉好吃,不是靠香料、鸡精喂出来的,这种大凉山里出来的天材地宝,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嫩口感,这种跑山猪只能到凉山里的彝族人家才买得到。这个是昭觉县的高山猪,海拔两千米以上。彝族大姐处理小猪的手法粗犷中透着讲究,烧干厥草和松塔给猪褪毛,厥草和松树的香味儿渗入肉里,你可以吃出清新而又充满活力的意境。彝族人烧烤猪肉,历史久远,手段复古,经验老到。这儿才是西昌火盆烧烤的发源地。小猪肉的处理略显简单粗暴,连皮带骨剁成大块,最大程度保留猪肉原本的味道。调味料只有小米椒、蒜蓉和盐,轻微的蒜香、新鲜的辣味渗透到肉里,是西昌人喜爱的一种味觉刺激,最后加上香味独特的菜籽油,小猪肉才能烤出最好的卖相。他这个拌好以后,得再腌制半个小时左右,才拿那个大竹签子穿起来。有了长长的竹签,肉直接伸进火里烤,这是野外烧烤才有的待遇,凉山小猪掌控者小二哥的生意,今天的小猪肉品质给力,二哥招呼起客人来也是底气十足,“六个人,安排下,来嘛,把酒倒起来,先整一杯嘛!快点帮忙处理一下,服务员!来嘛,慢慢烤,不着急!你不能把夹子拿起走奥,你要把夹子放下!”傍晚六点吃肉高峰如约而至,这一个个熟悉小猪肉的刁钻胃口,你可糊弄不了。跟其它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