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和《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上,本节课是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为后续《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根本基础,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二、学情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已学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点,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对自学已经可以灵活运用。三、学习目标1、通过独立自学,能说出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拟“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四、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能说出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学习难点:模拟“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五、学法指导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学”。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学,能说出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出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通过探究“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 的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环节一:自学指导一:利用 5 分钟,自学教材 P39 页,画出知识要点,并回答问题。通过自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会的和不会的知识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环节二:自学指导二:小组合作,观察整理后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并回答讨论题小组合作,学生在一起自由、地交流、讨论,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环节三:小组探究“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充满趣味的课堂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七、教学环节(一)通过谈话法导入新课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婴儿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当一小孩降生时,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部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