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路径一、手足口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ICD:B08-401)。(二)诊断依据。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 年,第 8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版)》(卫发明电〔2010〕)。1.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 急性起病,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EV71 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 CoxA16、EV71 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 CoxA16、EV716 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 4 倍以上的升高。(三)治疗方案选择。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 年,第 8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版)》(卫发明电〔2010〕)。1. 隔离: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隔离。2.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3. 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4. 重症病例的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4)呼吸、循环衰竭前期转 ICU 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B08.401 手足口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血生化、心肌酶学、活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3)手足口病 RNA 检测;(4)肝胆 B 超、胸片、心电图。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心脏超声、脑电图、血气分析、血培养。(七)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 一般治疗: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2. 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 重症病例的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① 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 0.5-1.0g/kg,每 4-8 小时一次,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