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1/7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2/7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3/7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作者:刘金玉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 年第 11 期【关键词】正语文教育;诗歌教学;诵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76-03【作者简介】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对象。一、课堂开启,进入角色预备铃时,教师面带微笑地在教室门口静等,并巡看着学生;上课铃响后,教师踏着铃声走进课堂,环视四周,后充满激情地问好。在师生问好过程中,如果发现少数学生不能严肃认真地做好此事,则需要提醒,有时,甚至要批评,以确保课堂的严肃性。【教学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纪律从起立开始,情感从问好开始。如此开启课堂,师生就能进入各自应有的角色,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落实好各自的角色。二、进行学习,明确方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所写的一首诗——乡愁。大家一齐将题目读两遍,要读出感情。学生读题目。师:“乡愁”两个字,大家都认识。但读得没感情,这不怪大家。因为我们不了解文章的内容,毕竟我们是刚刚才拿到《乡愁》这篇文章。等学了之后,就自然能读出感情出来了。师:同学们,每一节课都有学习目标。今天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自读、思考、品味、研讨,能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特色,把握诗歌情感。【教学意图】导入新课,需要创设情境。这种创设不是人为的,而是自发的,不是教师通过语言或图画来展示,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堂学习的氛围来创造,通过自己对文本的学习来创造,所以,语文教学从开启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创设情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课堂学习是要有任务、有目标的。这种目标应该从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要求、学生现实状况出发,综合考虑。这种目标,必须是显性的,而不是隐性的,即不是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而学生不知的假目标。三、走近诗歌,初次诵背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次学习。请全体起立!抓紧时间背诵全诗,三分钟后检查。学生读背……师:时间到。会背诵的同学举手,不会背诵的同学站起来……很好,都坐下去了,说明都会背了,下面请一位同学背诵。学生背诵。师:请你将“后来”这节再背一遍。学生背诵。师:哪位同学知道哪里读错了?生:后来呵低)。师:后来呵(陀),是吗?带字典了吗?生:没有。师: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